• 國際博士後協會
    國際博士後協會
  • 國際博士後協會
    國際博士後協會

創會會長陳勤業博士後導師20171025香港商報A7下半頁(打造大灣區新矽谷香港夢)

2017年 10月 25日 01:01 香港商报

打造大灣區新矽谷的香港夢

工程界社促會資訊科技部主席陳勤業

筆者於2016年8月帶了一批高端博士到美國史丹福大學出席博士后論壇,史丹福大學教授斬釘截鐵地說矽谷是全球唯一的,不可以复制,因為矽谷的獨特性包括三方面:一、矽谷有全球大學排名第二的史丹福大學吸引全球頂尖創新科技人才做研究;二、大量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在矽谷尋找投資項目,特別垂青史丹福大學學生科研項目;三、矽谷的創業文化衍生大量新興公司(Start-up companies),有一大部分新興公司是史丹福大學學生科研項目被風險資本看中而投入,后來更發展成為全球科技巨人,如HP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和Yahoo雅虎等等。

2017年8月,筆者再帶另一批高端博士到史丹福大學出席博士后論壇交流時,史丹福大學教授已轉口風,透露他研究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內新興公司5年后(即2022年)會超越三藩市灣區成為全球最多新興公司的一個灣區。奇怪的是教授只有提及量但沒有提及質,意味着質不一定能超越三藩市大灣區。無論如何,這也是香港能夠成為「新矽谷」的一個很好的機遇,可以發揮香港所長令中國夢提前實現。

史丹福大學教授有這項研究主要原因是粵港澳大灣區由在2017年3月召開的五次會議中正式推出。李克強提出要推動與特區的深化合作,研究和制訂大灣區發展規劃,以其獨特的優勢,提升中國的經濟發展。政策支持發展大灣區

今年4月7日,國家發改委制訂和印發了《2017年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工作要點》,其中包括了廣州的工作重點為深化探索粵港澳合作。2017年4月19日,由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組成的考察團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進行實地考察,期間會見了副書記兼省長等廣東省領導,重申重視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7月1日,國家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香港行政長官指,香港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服務,而大灣區亦將有助多元發展,特別是在科技創新方面。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港澳互利合作,制訂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這種重大利好,使香港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為令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新矽谷」,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17年10月11日在立法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她自己形容這份施政報告為「敢創新」,亦承認香港需要於創科路上急起直追,并以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目標。因此,政府將循研發資源、匯聚人才、提供資金、科研基建、檢視法例、開放數據、政府采購和科普教育八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并投入所需資源。

政府定下目標,於林鄭月娥5年任期內把本地研發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目前的0.73%倍升至1.5%。為此政府預留了不少於100億元作為大學研究資金,亦會為企業研發開支提供額外扣稅額。

教育局會提供30億元,為修讀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而創新及科技局會啟動5億元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包括推出「博士專才庫」計劃,以鼓勵本地青年投身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

另外,政府亦會投放7億元立刻推展數個發展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項目。

為了加快進度,特首會親自領導一個跨部門「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審核及督導創新及科技措施和智慧城市項目;同時改組「經濟發展委員會」和「策略發展委員會」,并成立「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為政府在創科發展出謀獻策,維持香港的全球競爭力和加強與國家發展的銜接。

另外,早前傳出的「中央政策組」改組,特首指會改成「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并將效率促進組歸入創新及科技局,加強部門協作,協助部門善用科技。不在乎基建只在乎人才

香港人常常以為要發展經濟,發展產業,一定需要大量投資同基建。但如果你去過「矽谷」就知道,那里的基建真的很差。公共交通幾乎不存在,偏遠一點的地方都收不到電話,上網又貴又不方便,方圓幾十里都找不到一棟高過五層的樓宇,加州州政府長年赤字,理不了那麼多。

「矽谷」之所以成為科技公司集中地,純粹是一場意外。

幾十年之前,其實沒人預料到電腦電子科技可以發展這麼蓬勃。想賺錢的人,都去紐約炒股票,做銀行家,做律師,「矽谷」的高科技文化,是這麼多年來經歷好多巧合而慢慢累積出來的。你以為搞科技講「創新」?其實創新需要技術同文化傳承,慢慢醞釀,從來都不能「一步到位」。就算政府大量投資搞基建,最多只是搞好「硬件」,而我們都清楚看到,其實基建對於「矽谷」來說是可有可無,但文化、技術、人才等「軟件」卻可遇不可求,絕對不是錢可以買到的。

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十幾年科技發展迅速,「矽谷」的人才、公司、技術就即刻升值百倍。他們成功的背后,靠的是之前幾十年的醞釀。如果等到熱潮高峰才開始去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問「矽谷」有什麼特別之處,大概有少許東岸那種「國際金融大都會」的感覺。加州除了洛杉磯之外,人口密度好低。有加州陽光照耀、太平洋海風吹拂,沒有東岸大城市那種壓迫感,人們少些急功近利,少些銅臭,少些

講究法律同規矩,多些追求「無謂」的理想同夢想。

對於科技公司,夢想好重要。研發一樣新產品,由無變有的過程,靠的就是想像力。有夢想,才可以面對失敗而不放弃。否則,急功近利的人,必定會選擇走捷徑,不外乎玩財技,或為其他短期利益犧牲長遠發展。太多人選擇眼前利益,一直堅持理想的人實是罕有。物以罕為貴,所以少數成功的追夢者才能發達。

不是說每個人追夢都會發達。大部分都不會。但如果一個地方的文化鼓勵最標青的人去追夢,那又不同了。夢想不是一個人去追,而是需要有社會文化的支撐,也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矽谷」今日的成就,如果不是因為歷史的偶然,就是因為當地文化有種浪漫色彩,有幾分反叛,幾分不正經。

筆者認為,香港成為「新矽谷」,可說是指日可待。現在粵港澳大灣區萬事俱備,只欠中國的「史丹福大學」,希望香港的大學能整合出一所中國「史丹福大學」,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做創新科技研究項目。

(作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后導師、蒙特瑞灣加州州立大學創新及經濟發展學院顧問、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后課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瀏覽 活動照片:http://ipostdoca.org/new/activity-album/

Z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