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博士後協會
    國際博士後協會
  • 國際博士後協會
    國際博士後協會

陳勤業 教授 工程院士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後課題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筆者於2016年8月帶了一批位居行業翹楚之博士到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出席博士後論壇。當時主持論壇的史丹福大學教授自豪地說,矽谷是全球唯一的,也是不可以複製的,這是因為矽谷的獨特性有三方面 : 1) 矽谷有全球大學排名第二的史丹福大學,吸引全球頂尖創新科技人才到史丹福大學做研究; 2) 大量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在矽谷尋找投資項目,特別垂青史丹福大學學生的科研項目; 3) 矽谷的創業文化衍生大量初創企業(Start-up companies),而當中一大部分初創企業是史丹福大學學生科研項目,被風險資本看中而投入,其後更發展成為全球科技巨人,如HP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和Yahoo雅虎等等。

2017年8月筆者再帶另一批精英博士到史丹福大學出席博士後論壇交流時,史丹福大學教授已轉了口風,透露他的研究結果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內初創企業預計將於五年後(即2022年)超越三藩市灣區,成為全球最多初創企業的一個灣區。這番表態給筆者提了個醒:這不剛好說明,香港正在獲得成為「新矽谷」的一個最佳機遇嗎?香港如果能夠順利發展成為「新矽谷」,將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香港所長,幫助提早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為令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新矽谷」,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17年10月11日在立法會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她自己形容這份施政報告為「敢創新」,亦承認香港需要於創科路上邁步,並以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目標。因此,政府將循研發資源、匯聚人才、提供資金、科研基建、檢視法例、開放數據、政府採購和科普教育這8大方面加強創科發展,並投入所需資源。政府定下目標,於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5 年的任期內,把本地研發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目前的 0.73% 倍升至 1.5%。為此政府預留了不少於 100 億元作為大學研究資金,亦會為企業研發開支提供額外扣稅額。教育局會提供 30 億元,為修讀大學研究院研究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而創新及科技局會啟動 5 億元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包括推出「博士專才庫」計劃,以鼓勵本地青年投身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另外,政府亦會投放 7 億元立刻推展數個發展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的項目。

香港人一般以為要發展經濟,發展產業,一定需要大量投資同基建。但如果你到過「矽谷」便知道,那裡的基建設施十分差,也差不多沒有公共交通,在較為偏遠的地方,可能連手機訊號都沒有!而上網則又昂貴又不方便,方圓幾十公里都難以找到一棟高過五層的建築物,加州州政府長年赤字,對這個情況也是愛莫能助。

如果問「矽谷」有何特別之處,大概可以感受到它和美國東岸的「國際金融大都會」式城市相比,有截然不同的氛圍。加州除了洛杉磯(Los Angeles)以外,人口密度較低。這裡明媚的加州陽光照耀、太平洋海風吹拂,與東岸大城市的生活壓迫感,構成了兩個全然不同的世界。「矽谷」人少有急功近利,不忙於逐利主義,也不會時時刻刻地受制於條條框框的枷鎖,而是更多的追求「無謂」的理想和夢想。而對於科技公司而言,「夢想」是最為重要的。

香港本身的特有條件和百年來匯聚東西方文化之深厚內涵,令「新矽谷」在香港具有蓄勢待發之天然優勢,在協同規劃下邁開大步,而相關發展的成果也是指日可待。 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已萬事俱備,只欠中國的「史丹福大學」,筆者相信通過香港追夢者的不懈努力,香港的大學定能整合出一所中國的「史丹福大學」,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來香港「新矽谷」,進行創新科技研究項目,帶來更多的風險資本投資,也從而衍生更大量的初創企業,最後發展成為屬於我們中國的全球科技巨人,這不僅是我們的中國夢,也同時是香港夢,就讓我們身體力行,率先做一個追夢者吧。

刊登於 12月4日 文匯報 A14 版